• 川南地區綜合性門戶網站

    思考|新時代,我們如何讀懂鄉村?(1)

    雜談川南在線  發布時間:2023-02-08

    鄉村1.jpg

      “新時代,我們如何讀懂鄉村”,這是2018年中央電視臺《開講啦》欄目邀請我講的題目。如何讀懂鄉村,也是我撰寫的由人民東方出版傳媒出版的《大國之本:鄉村振興大戰略解讀》一書的主要內容。感謝頂端新聞,為我提供與大家交流的機會與平臺。在此,開辟《讀懂鄉村系列專欄》,將自己多年對鄉村的認識和感受,與大家交流,請大家批評指正,并參與討論。

      長期以來,我自以為出生在鄉村,對鄉村是了解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后來發現,其實我也并不真正懂鄉村。特別是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發現作為中華文明之根、中國文化基因的攜帶者、我們共同故鄉的鄉村,是一本百科全書,需要我們好好讀。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我曾給中國鄉村寫了一副對聯:藏萬世文明密碼,解千年興衰之謎,橫幅是:鄉村有乾坤。

      自從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從政府到企業、從社會到個人紛紛以很高的熱情,投入到鄉村振興中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原以為很簡單的事,真正做起來并不容易。近些年,我聽到許多這樣的故事。有些企業家懷著回報故土的情懷,到家鄉投資,不僅沒有成功,反而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在聊天中,他們不解地問我,“張老師,我陷入困境,痛苦不是失敗,而是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彼麄兪亲吣详J北馳騁商場成功的企業家,但卻在鄉村這個小陰溝翻船了,而且是不知為什么。我與他們交流之后,最后形成的共識是:我們沒有讀懂鄉村。

      最近幾年,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為了落實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我們推動了全國性的農村公廁改造、冬季取暖改造、拆遷大棚整頓、鄉村環境整治等。不可否認,這些工作對鄉村發展都是需要的,但是我們實際推行的結果是,未能把好事辦好。把本來是好心辦的“事情”做成了頻繁發生的“事件”,引發了一些老百姓的怨言。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吃著肉罵娘”的現象呢,大家感到不可理解。如果我們把遇到的這些問題,進行系統思考,就會發現,原因還是我們沒有讀懂鄉村,沒有讀懂農民。

      三農問題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的大事。圍繞鄉村問題,中央頒發了一系列文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鄉村振興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有過7年梁家河的知青生活,有長期的基層工作經驗。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是基于農民的立場,用農民聽懂的話講的。

      然而,總書記的講話和出臺的文件,經一些專家學者解讀后,反而讓老百姓陷入云里霧里。這也說明,一些專家學者,沒有讀懂鄉村和農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出現這種解讀的困境,我們需要重溫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一句話:鄉村振興需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我們遇到的問題,充分說明,鄉村振興需要解決好知與行的關系。中國古人講知行合一,知是行的前提。鄉村振興是一個時代的挑戰,承載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鄉村,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復雜、要豐富。長期以來,由于我們嚴重的低估和誤讀鄉村,使我們生發一種傲慢心。誤以為,我們能夠把城市建設很好,搞鄉村振興應該容易得多;我們誤認為,我們能夠把中國建設成世界第二制造業大國,搞鄉村產業是雕蟲小技;我們誤認為鄉村是愚昧落后地方,搞鄉村振興就是我們要把代表先進的現代化東西輸入到鄉村。

      多年來,我喜歡講的一句話是:鄉村是一塊被歷史塵封的玉。需要我們用慧眼識寶。需要我們放下高傲的心,帶著對鄉村的敬畏與規律遵循,帶著懺悔之心,才能懂得這塊寶玉。如果不這樣,就會把鄉村看成扔掉也不足惜的破磚殘瓦。多年來,許多古村落就是在這樣的無知中,被拆掉的。

      振興鄉村,需要從讀懂鄉村開始,這是每一個從事鄉村工作者的必修課。在沒有讀懂之前,大規模的轟轟烈烈的鄉村振興,有可能變成又一輪對鄉村的破壞。

    (信息來源于《大國之本:鄉村振興大戰略解讀》 作者張孝德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部教授)

    編輯:李永鑫


    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www .huangsenantong丨久久99久久66精品99久久综合丨三级片高清无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丨国产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